禾泉風采
披星戴月20載,執著膳食獻華中
廣東禾泉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企業風采
1998年8月,東莞長安還是一個很小的小鎮,沒有高樓大廈,沒有車水馬流,外來人口并不多見,對一心渴盼走出大山的年青人來說,到廣東來淘金是一件很神圣的事。只有至親的人或者較深厚的交情,別人才會帶你過來,這算是一條不可多得的出路。那時候的工廠并不多,也沒有那么大,從那時起,在東莞、深圳做蔬菜配送、食堂承包行業的人并不多。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謀一條生計之路,跟著老鄉學著做起了蔬菜配送、食堂承包生意。從一個廠、兩個廠、三個廠.......慢慢做到幾十個廠。當時不需要注冊公司,只要辦一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就可以了,也不需要辦公室和廠房。更談不上蔬菜種植基地,養殖基地,蔬菜配送中心等。當時的業務很簡單,印一份蔬菜報價表,往工廠保安室一發,工廠自然就會電話聯系你過去談合作,這樣的模式維持到了2005年。
2005年開始,工廠大轉行,從滿大街的加工廠轉為正規公司,企業管理漸漸正規化,企業方對食堂承包、蔬菜配送的要求也不例外,要求越來越嚴格,而這時,同行業的競爭也相對增大,從這時起,我們開始意識到,首先要求立足,然后再求發展,從長遠的解度看問題,必須改變觀念,突破自我。
2010年,經濟危機的洗理過后,對我們做蔬菜配送、食堂承包的人來說,真正的嚴禁才開始,企業為了挽留員工,伙食這一塊是管理的重中之重,企業不得不狠抓食堂管理工作,對一些落后的膳食服務公司來說,只有面臨著淘汰。同時反過來說,在業務上就更加難以簽約成功。就這樣,許多人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,有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沒有能力去改變,在這樣的環境下,光在長安蔬菜配送來說,就消失了成百家蔬菜配送公司。想必虎門蔬菜配送,厚街蔬菜配送,大嶺山蔬菜配送的,也不例外。
2016年,全國經濟大蕭條,集團不再是原來的集團,工廠不再是原來的工廠,廠房面目全非,不知幾時,在廠門口偷偷掛上了“工業園”的牌子。而原本一個千來人的工廠,變成了三五個百來人的小廠。此時,深圳也好,東莞也罷,食堂承包、蔬菜配送行業開始兩極分化,有眼量的公司做的越來越大,其它的只好撿那些幾十人的小工廠了。
這一路走來,回首想想,我們廣東禾泉膳食管理有限公司還存在,雖然不是呼風喚雨,但也享有一席之地,這離不開禾泉全體成員的努力,更重要的是我們順應了時代的腳步,跑在了膳食行業的前列。我們不能松懈,反而得更加加快腳步,不斷完善自己,充實自己,只有這樣,在未來的膳食行業里,才能平步輕云,一馬當先。